博达论坛第531讲预告:油气市场变化对环地中海区域的影响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杨光,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北非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中东学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指导委员会委员、中阿博览会顾问委员会中方委员等,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能源安全、西亚非洲经济发展、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
内容简介:世界油气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里海的原油开始流向地中海地区,里海的天然气不久将开始向西输送。地中海海域油气储量规模大,但分布不均,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中部和东部地区。其中,位于东地中海沿岸的黎凡特盆地近年来陆续发现了多个大油气田,资源量巨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7月24日(周五)晚间20:00-22:00
主 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2讲预告:新中国与环地中海国家关系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华黎明,1939年生于上海。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和北京大学东语系。1963年入外交部,先后在驻阿富汗、伊朗使馆和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工作,曾担任周恩来、刘少奇和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波斯语翻译。1988年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副司长。1991年-2001年先后出任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兼中国常驻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代表。1998年被阿联酋总统扎耶德授予“一级独立勋章”。曾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1977年底,华黎明以一名青年外交官的身份被派往中国驻伊朗使馆工作。亲历了伊朗“革命”和后来发生的伊朗学生占领美国大使馆及两伊战争的爆发。成为他外交生涯中最富戏剧性的一段经历。华黎明以亲身经历讲述新中国与环地中海国家关系。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7月24日(周五)晚间20:00-22:00
主 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3讲预告: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美索不达米亚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于殿利,中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书刊发行奖"(即"全国百佳发行工作者");2004年,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SGYP人才";2020年1月,入围"2019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候选名单。主要学术专著有《巴比伦古文化探研》、《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等,译著有《美国的中国形象》、《探索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内容简介:两河流域,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通常称做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7月20日(周一)晚间20:00-22:00
主 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4讲预告:古埃及文明的诞生、辉煌与衰落:智慧凝聚与时代步伐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李晓东,埃及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外国传纪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务院埃及问题智库专家,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客座教授。著有:《埃及历史铭文举要》、《古代埃及史》(第二作者)、《古代文明的金字塔》、《神秘的金字塔太阳船》、《古埃及之谜》等著作;另出版《探寻古埃及文明》、《人类酷刑史》、《加纳史》等译著近十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持“古埃及传记铭文研究”、“《孔子的政治学》与《孟子的政治学》外译项目”等教育部和国家社科项目。曾应邀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应邀为东方卫视“世界文明讲坛”主讲《古埃及文明》。曾陪同李克强、吴邦国等国家领导人访问埃及,讲解古埃及文明。
内容简介: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历史的诗篇中留下辉煌的印记,早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中华文明刚刚发展之时,古埃及就有了比较完整的国家架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体系。讲座从古埃及文明的诞生、辉煌与衰落三个方面展开,展现人类智慧凝聚,体现时代步伐。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7月27日(周一)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5讲预告: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高祖贵,国际政治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学者。兼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专家库专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凤凰卫视实施评论员等。著有《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全球变局:美国与伊拉克》、《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多部著作,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问题研究》、《当代世界》等中央和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内容简介:东遏两伊,西促和谈是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重点,但每届政府的具体政策,措施有所差别。由于美国在处理中东事务中采取双重标准和偏袒态度,其中东政策在世纪之交陷入困境。9·11事件对美国中东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中东政策正在作全面调整。中东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之一,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一味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采取扶植、偏袒亲美国家,打击、镇压反美势力的政策,结果造成了阿拉伯人民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同时也给世界和平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7月29日(周三)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6讲预告:穆斯林兄弟会的沉浮与中东国际关系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刘中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1993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和译文70余篇,多发表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现代国际关系》、《西亚非洲》、《世界民族》、《外交学院学报》、《东北亚论坛》、《太平洋学报》、《宁夏社会科学》等国家核心期刊,20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宗教》、《世界史》转载,另有论文摘要收入《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出版了《挑战与回应:中东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关系评析》、《当代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研究》、《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政治》(合著)、《国际政治社会学》(合著)、《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合著)、《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国际海洋政治专题研究》(合著)、《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导论》、《犹太名人传——商业家传》等专著数部。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当代中东伊斯兰国家社会历史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世界海洋政治的发展与中国海洋战略的选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研究课题“民族主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YX支持计划”。
内容简介:自2010年底肇始于突尼斯并席卷阿拉伯世界的中东变局发生以来,最初并不为人们所关注的伊斯兰因素呈现出日趋上升的态势,并尤以伊斯兰主义政党在转型阿拉伯国家所呈现出的强劲态势最为引人注目。当然,伊斯兰主义政党也并非一帆风顺,穆斯林兄弟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在执政一年后便遭到军方的废黜,并被埃及政府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这是伊斯兰主义力量遭遇的最严重挫折。穆斯林兄弟会的沉浮改变了埃及国内的政治生态,而地区国家围绕支持和反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博弈,也对中东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中东变局也激活了中东政治中根深蒂固的教派矛盾,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和伊斯兰极端势力也利用伊斯兰因素兴风作浪,进而使中东地区格局重组中的伊斯兰因素日趋复杂。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7月31日(周五)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7讲预告:大国在地中海地区的准联盟外交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孙德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2006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YX支持计划”,2014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5年入选上海市“曙光人才”,2016年入选“社科新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国中东战略、中东地区安全、中国中东外交。先后赴香港大学(2004-2005)、美国丹佛大学(2007-2008)、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2010)、英国牛津大学(2012-2013)等访学、交流。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外交评论》、《社会科学》、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SCI来源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0.953)、Mediterranean Politics(SSCI来源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1.179)、Africa Spectrum(2015年影响因子:0.900)、Bustan: The Middle East Book Review、Journal of Middle East and Africa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近20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国际政治》、《世界史》以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2部,译著1部(合)。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目前在研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为研究生开设全英文必修课Introduction to World Politics,为硕士生和本科生开设《中东国家政治与外交》、《当代中东热点问题》和《中东比较政治》等课程。
内容简介:长期以来,包括法国在内的一些欧盟成员国一直想与多数地中海国家加强合作,与北非地区国家合作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共同遏制一些恐怖主义组织威胁欧洲安全的活动。早在1995年,欧盟就在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促动下,启动了旨在与地中海国家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巴塞罗那进程”,但10多年来未有明显建树。去年5月,上任伊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再次提出建立“地中海联盟”的构想。 法国的设想是,由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与所有地中海沿岸国家建立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盟,法国担当该联盟“领头羊”,以扩大其在欧非两大洲的影响力。此外,地中海连接欧非两大陆的战略地位,及其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既是诱使欧盟尤其是法国“南下”的原因,同时也是吸引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努力扩大在该地区影响力的原动力。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8月7日(周五)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8讲预告:犹太文明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徐新,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犹太文化研究所所长。1977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1985-6年担任英文系副主任。1988年后主要从事犹太宗教、文化、历史,以及犹太人在华散居史方面的研究,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和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是其学术活动的重要特点。曾多次访问美国、以色列、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是中国最早(1988年)访问以色列、并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发表公开讲演的学者。1995年在希伯来联合学院从事犹太教研究,1996年和1998年两度在哈佛大学犹太文化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三度在美国有关大学执教。自1995年以来,应邀在国外做过300余场次英文学术讲演。因其学术活动和成就被国际学术界视为中国犹太学研究的领头人和最具影响力的学者。2002年以色列巴尔-伊兰大学授予他哲学博士名誉学位,以表彰其在中国开展的对犹太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极其重要贡献。兼任中国犹太文化研究会(国际)会长,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主要成果:首部中文版《犹太百科全书》(主编)、《反犹主义解析》、《西方文化史》、《中国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及宗教研究》(英文专著,美国出版)等。论文50余篇。其中若干用英文撰写,在国外发表。1996年获美国弗兰德纪念特别奖。
内容简介:发端于4000年前的犹太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两个主体精神从古至今一脉相传的文明之一(另一个是汉儒文明)。不过,与汉儒文明乃至世界上几乎所有文明都不同的是,它是一个在近2000年里失去了故土和家园,没有固定的主体活动地域,因而流散并渗入世界各地域的文明。正因为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犹太文明常常被视为“外来”的甚至“异端”的东西而受到客居地主体文明的强烈冲击乃至挤压,还经常遭受敌对势力的打击和摧残。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状况之中,犹太文明居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不仅能不断发展自身,还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8月3日(周一)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39讲预告:俄罗斯与地中海:文明联系与地缘争夺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冯玉军,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中俄友协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俄罗斯—欧亚问题、上海合作组织、大国关系、国际能源安全与外交、中国周边安全以及俄罗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撰写有大量有关上述问题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多次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项目研究。主要著作有:《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俄罗斯发展前景与中俄关系走向》、《俄罗斯外交思想库》、《俄罗斯中亚油气政治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新安全观与新机制》、《百年中俄关系》等。主要译作有:《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等。曾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多篇。经常性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BBC、NHK等国际知名媒体采访。
内容简介:自17世纪始,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开始了长达300年的角逐。双方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进行了12次重大战争。1768—1774年第四次俄土战争后东地中海地区一度处于俄国控制之下。1856年,俄国战败,亚历山大二世以及之后的几任沙皇放弃了用武力夺取耶路撒冷,转而运用外交手腕和软实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占领了当时的波斯北部并进入土耳其人控制下的伊拉克。苏联对地中海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就再次挺进南高加索,并积极推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一度削弱。近年来,俄罗斯又开始逐渐恢复对地中海地区的影响。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8月5日(周三)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
博达论坛第540讲预告:从伊朗革命到“什叶派之弧”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李福泉,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世界史硕士、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流动站博士后。2008年7月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伊斯兰教什叶派和伊朗研究。曾到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联酋学术考察,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曾赴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学访学13个月。出版专著2部,在《世界宗教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史学集刊》《国际论坛》《南亚研究》《世界民族》《西亚非洲》《世界宗教文化》等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截止2019年6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其中7人考中博士。为本科生讲授《伊斯兰教史专题》,为研究生讲授《伊斯兰教史》和《当代宗教概论》。
内容简介:自1979年伊朗建立起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以来,致力于伊斯兰革命输出,倾心打造“什叶派之弧”并已经形成,并且对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1979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之后,由于伊朗巴列维王朝推行世俗化改革,试图弱化什叶派宗教影响,加强王权。从而引起了什叶派宗教势力的不满,宗教势力发动了革命,在伊朗建立什叶派宗教权力至上的神权政治。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建立了什叶派神权政治,在这样政治体制之下,伊朗反美反犹并将什叶派意识形态作为对外革命输出的主要途径,而临近的有着大量什叶派穆斯林的伊拉克、沙特等国就成为了伊朗革命输出的主要对象。
讲座形式:线上(腾讯会议761493542;密码5678)
时 间:2020年8月14日(周五)
主办:6165cc金沙总站科研处
承办:环地中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