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5cc金沙总站

学术动态


【博雅阁文库】《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郭筠)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姚祥燕时间:2022-07-31

编者按:金沙官网教师专心教育、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融贯东西,做经世文章,著书立说,传致用典籍。为营造浓厚的学校学术氛围,更好地宣传金沙官网教师的主要科研成果,学校特开辟“博雅阁文库”专栏,依次介绍教师的著作,阐述他们的学术观点,弘扬他们的学术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汇聚强大力量。

著作介绍

本书于2020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社出版。

公元7-15世纪,阿拉伯人执掌直抵中国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航行的牛耳。中阿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正是丝绸之路把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紧密结合起来。中阿文献对丝绸之路相向而行的记载彼此呼应,表明丝绸之路通衢广陌,是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走廊,形成各自认识的雏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作者十年以来一直着眼于研究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丝绸之路中国段,主要观点如下:(1)史料译注,中国认知:反映了阿拉伯国家对中国形象认知与认同的不断丰富和拓展。(2)交往态势,官民并举:和平相处为主流,体现了中阿交往持续的善意和美好。(3)形象解构,中国主体:考察中古阿拉伯世界关于中国形象叙事的思维方式、意象传统、话语体制的内在一致性、稳定性与延续性。(4)以史为鉴,民心相通:对深化中阿“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启示。

本书在前期成果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域外多棱镜反观中国形象以及丝绸之路与中阿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思考,挖掘、翻译、整理、归纳7-15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中国海”“中国之路”等记载,结合阿拉伯语和汉文史料“互补互证”,逐步建设有关中国资料的资料库,证实其记载的准确性,分析归纳了丝绸之路上中国形象构建的特征和规律,揭示阿拉伯人关于中阿丝路交往的稳定性和共同特征,增进中阿两大民族的相互了解,提倡通过双方共有“丝绸之路共同记忆”的方式增信释疑,夯实历史上中阿人民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历史根基,对深化中阿“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启示。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冷门绝学重点资助课题(20LMJX04Z)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SS012)前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郭筠,女,博士,教授,金沙官网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师。201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访问学者。作为课程负责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概论》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古丝路中阿交往史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教育部、省级等1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篇。其中,《阿拉伯地理典籍中的中国》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