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5cc金沙总站

学术动态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2021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旅游管理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会议专家观点概述



来源:经旅学院 作者:范文艺编辑:李娟时间:2021-07-06

626日至27日,浙外承办的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指委2021年第二次全体会议暨旅游管理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会议在杭召开。26日上午,在6165cc金沙总站举行了开幕式和主旨演讲。26日下午、27日上午在浙江宾馆分别举行了圆桌论坛、分组讨论。

27日上午,旅游教指委委员和一流专业负责人围绕“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内涵与成果标志”“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认证标准与方式”“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服务地方与办学特色”和“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国际化与数字化”等议题开展了分组讨论。各组会议代表聚合参会成员达成的共识与要点,分享了分组会议的成果。

6165cc金沙总站副校长张环宙教授代表“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服务地方与办学特色”议题组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会议在旅游管理发展史上富有建树,各位嘉宾的精彩汇报是精神盛宴,百花齐放,令人受益匪浅,是思维与创意发生碰撞的高光时刻。她围绕马波之问“旅游本科院校靠什么能力服务地方?”探讨旅游专业如何做好服务地方与专业特色。她提出特色是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本,服务地方是旅游管理类专业能够保持特色的动力之源。地方院校在建立专业优势的过程中需要紧扣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凝聚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和复合性的鲜明特色。在如何实现“服务地方“与”办学特色“方面,她指出要厚植本土,深耕地方,在服务地方中彰显专业特色。她认为,浙江是旅游大省、文化大省,有成功的浙江经验、浙江案例、浙江范式,这篇沃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拥有西湖、大运河、良渚、江郎山四项世界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与地方旅游特色为当地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提供了天然补给和成长空间,成为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她还介绍了6165cc金沙总站旅游管理人才建设,指出作为中国旅游管理教育者,需要将理论与政策创新结合起来,并邀请优秀人才与浙外同发展,共进步。

陕西师范大学白凯教授代表“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内涵与成果标志”议题组发言。他指出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内涵与成果标志主题讨论,应当处理好对标建设和创新发展问题;标志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问题;专业评估和社会评估、行业评估的平衡点问题。提出短期与长期导向相结合;从专家评估转向行业社会评估;结果导向转化为过程导向;本科评估方案要有分层、分类指标建设,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评价,注意高校办学的红线问题;增强特色化发展五个思路。

洛阳师范学院程金龙教授代表“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认证标准与方式”议题组发言,指出首先要有认证的理念,要紧紧把握“特色发展”、“分类认证,分类评价”、“三级认证”、“专业认证的标准”、“专业认证的目标”这几大关键词。讨论的核心是专业认证的标准,要参考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改革方案,遵循破五维,用好衡量标准。要基于2021-2025教育部新一轮的审核评估方案,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接班人,考虑“分类评估,分类指导”这一原则。

长沙学院刘沛林代表“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议题组发言。他向在场的专家表达了推进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决心。对本组的讨论进行了两点总结:一是课程体系和教材应当有一个规定性的标准和范围;二是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

贵州师范大学殷红梅教授代表“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国际化与数字化”议题组发言,她感谢教指委和会议组织团队,表示在会议上的交流深受启迪。认为在全球化、流动性的社会中用国际化的视野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形成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是一流专业应突出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是重构专业、引领未来发展的基本手段,需要以“互联网+旅游管理”升级传统专业,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国际化还是数字化,都应不忘初心,以学生为本,建设课程。

 

四场圆桌会议的主题分别是“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国际化与数字化”“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内涵认证标准”“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与办学特色”“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科融合与科技应用”。

“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国际化与数字化”圆桌论坛由山东大学王德刚教授主持,南开大学邱汉琴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严旭阳教授,上海商学院姜红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石长波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史达教授发言。邱汉琴教授指出高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在实施双向国际化、数字化实践等领域的建设成果和经验。严旭阳教授提出了“五个面向”:面向“十四五”和2035;课程建设要面向旅游发展的主战场;旅游业和旅游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地方经济改革;面向数字经济;面向创新。姜红教授结合上海开展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提倡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石长波教授介绍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开展国际化的内容,人为课程的国际化需要有平台作为依托,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输出去”实现双向国际化。史达教授从招生趋势、师资、行政、数字化多方面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情况。王德刚教授提出,“国际化建设中,老师、学生、培养模式是什么?”“数字信息技术如何服务于旅游高等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等问题,论坛嘉宾们进行了热烈讨论。

“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内涵认证标准”圆桌论坛由浙江大学周玲强教授主持。论坛上,周玲强教授阐释了“内涵”二字的内在含义应包括内在涵养。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和传统经典专业有本质区别,课程核心体系应顺应时代变化。桂林旅游学院程道品教授认为需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高级管理人才的知识架构,尽快跟上业态发展节奏。南昌大学黄细嘉教授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办学路径、跨界融合四方面解读了一流专业的内涵。湖南师范大学夏赞才教授分享了对认证标准的判断和理解。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与论坛嘉宾就“学科的国际认证”展开了互动式讨论,现场讨论气氛高涨,掌声不断。

“旅游管理类一流专业服务地方经济与办学特色”圆桌论坛青岛大学由马波教授主持,他指出“一流”是一个有比较的概念,需要定义一个范围。西南财经大学张梦教授认为在旅游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才,核心是特色,通过特色的发展形成优势是旅游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高校是特色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西北师范大学的把多勋教授指出服务地方是注入各个高校办学内涵的一个重要方式,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这四个职能。内蒙古财经大学李雯教授认为区域分布实际上就是为了服务地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专业发展需要深度思考。郑州大学杜书云教授认为旅游必须要转型,要紧抓“旅游”二字,站在新的起点进行特色化发展。

“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科融合与科技应用”圆桌论坛由浙江万里学院任国岩教授主持,他从新技术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入正式议题。厦门大学林德荣教授指出,当前处于第三次教育革命的新阶段,要根据指标发展一流学科建设,旅游专业要能跟得上时代变化,提前预判。中国海洋大学张广海教授指出现代技术是今后旅游专业建设硬化的核心和基础,要对旅游空间分析与组织技术、虚拟旅游和智慧旅游技术等方面多关注。华中师范大学胡静老师认为旅游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围绕着旅游这一核心做研究,学科融合一定是天然的。武汉商学院薛兵旺教授指出时代变更突破传统认识,倡导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各位圆桌嘉宾围绕学科融合和科技应用的实践倡导进行了交流。

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教指委主任田卫民教授致会议闭幕词。他对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和所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他归纳了旅游管理类一流学科的建设内涵,指出要在课程传递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要注重教学大纲PPT、概念系统、案例等的质量,其中知识要点和概念系统是核心,要构建知识模块。教学成果奖要注重结果导向+过程支撑,旅游专业的特色要做好两个转化。

本次会议为旅游管理类专业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清晰、可思考的方向,为旅游管理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富有价值和成效的智力成果。